(资料图)
“这几天天气好,我们村里早都忙着盖大棚种蔬菜了,年年种大棚蔬菜,年年都能获得好收成,今年应该也不会差。”2月2日下午,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三江村,62岁的菜农伍家友一边给育播的糯玉米种子地块浇水施肥,一边欣喜地介绍说。
地处长江边和纳溪城郊的安富街道三江村,是纳溪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每年,三江村仅蔬菜大棚就超1000个,面积达1100多亩,每年大棚蔬菜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
“我们的菜地位于长江边,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种出的蔬菜水嫩又营养,在市场上很好卖。”纳溪区春早蔬菜专业合作社廖天兵说。
早在2011年,安富街道就积极引导三江村菜农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成立纳溪区春早蔬菜专业合作社,鼓励种植大户流转承包土地开展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从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入手,首先解决农户‘不能种’的问题。”三江村党支部书记刘成林告诉笔者。
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包销合同,推出“合作社+专业种植+品牌运作+平台销售”模式。如今,历经多年发展,已经成功走出了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的路子,成为了泸州市和纳溪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也是村民实现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目前,合作社带动全村60多户村民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让村里产业发展有了亮点,成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强劲“引擎”。
“菜篮子”稳产保供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关系着群众的一日三餐。把“菜园子”建设好,确保产得出、供得上,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据介绍,去年冬季以来,三江村在街道的支持下,通过拓宽种植面积,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着力推进三江村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速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同时,三江村也加大推广蔬菜名、优、特、新良种,普及高产高效实用技术,创新机制体制,创品牌,抓流通,为“菜篮子”工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加快了蔬菜产业发展。
“我平时都在帮村里的蔬菜种植老板干活,工钱有时是计件,有时计天数,干多得多。”今年41岁的伍申梅欣喜地说,这几年三江村蔬菜产业的兴起,不仅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小孩,还能挣钱贴补家用,加上土地流转,每亩土地一年有1100多元收入。2015年春,一直在外务工的伍申梅听说村里发展产业需要工人,就回到村里,一年下来的务工收入都有3万多元。
三江村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让村民有了固定收入,土地流转,让村民有了财产性收入;在家门口就业,让村民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同时,大棚蔬菜产业也带动当地村民开办特色农庄、民宿等,增加了自主经营收入。据了解,现在三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其中大棚蔬菜产业就占到了8000元。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邹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