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操控机器生产 石洪宇 摄
中新网吉林4月6日电 (记者 石洪宇)天气转暖,生产旺季到来,车间里又忙碌了起来。
(相关资料图)
这是一家生产文创商品的现代化工厂,位于吉林省磐石市。厂内工人都是来自附近乡镇的村民,他们操控着激光切割机,在木板上留下别致的镂空花印。另有工人将成品贴上英文标识,送至物流仓。
有100名村民在这家工厂工作。十几年来,1000多万件文创商品从这里出发,供欧美等国客户购买。
墙壁挂饰、书柜摆件、节庆装饰品……“国外消费者喜欢我们的‘美学设计’,也喜欢我们中国北方的木材花纹。”企业负责人耿海燕说。
耿海燕是吉林人,2000年左右曾赴珠三角一带经商。在那里打拼,让她看到当地发达的制造业创造了无限商机——零件、木材、设计等成熟的配套环节,加上中国工人的敬业勤劳,让“中国制造”行销海外。
耿海燕从“跑业务”开始,直至做到企业高管。“当时我发现,市场上缺少‘北方元素’,这可能会孕育一些商机。”她说,当时自己也想用学到的本领回馈家乡,带领乡亲们致富。
2011年耿海燕从广州辞职,回到家乡开办了工艺品公司,招聘了20多位工人。她从拓宽销售渠道入手,经营上海、广州的客户,还跑去美国考察市场。
在美国,耿海燕随身携带的精美产品引起连锁超市负责人的关注,并因此拿到了这家超市的订单。2016年,她的企业成为美国大型仓储超市的长期供应商。
国外客户的认可让村民们喜出望外。耿海燕开始带领他们深入参与海外贸易——重视客户反馈、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更新设备。几天前,车间里又新添了一个智能机器人,大家都对这个高科技帮手充满好奇。
企业已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50余人,成为囊括各类技术人才的“用工地”和“集散地”。耿海燕说,企业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最让她自豪,村民们在耕种之余,还学会了更多致富技能。
耿海燕的“美学”计划仍在继续。她希望可以为更多村民提供岗位,形成产值超亿元的文化产业,把中国东北的黑土地“美学”推广到更多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