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资讯!“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技术”分论坛观察 | 为新型电力系统筑起技术安全“防火墙”

2023-06-19 10:15:32 来源:中国电力报

苏伟

6月16日,第三届电力安全技术和管理论坛在京召开。在当日下午举行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技术”分论坛上,来自能源电力行业的多位专家从技术角度探讨了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路径。


(资料图片)

在随后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苑舜主持的技术沙龙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主任王罡、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黄河、中国电建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中心主任时雷鸣、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监察部主任宫广正、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葛军凯则从数字化赋能、标准化工作等方面多维度地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

提升软件供应链整体安全水平

近年来,国际贸易争端、地缘政治、军事冲突等背景下,全球产业供应链加速重构,软件供应链安全威胁正在对国家、产业和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与会专家提出,当前,在互联网系统漏洞挖掘中,我国电网供应链暴露出了一些安全问题,部分单位存在供应链管控不严、数据监管不足等问题,导致攻击者可利用系统漏洞、电网数据信息进行恶意攻击。我国发电行业也面临控制系统断供、后门漏洞和网络攻击风险。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蔡云峰认为,电网企业软件供应链规模庞大,供应链第三方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相互独立且难以管控,存在电网生产、管理、营销等各环节产生的敏感数据、信息系统源代码及相关技术文档被泄露到互联网的风险,存在互联网私设电网测试系统、演示系统等安全问题。应通过开展入网安全测试、信息安全专项督查、能力提升与自主研发等工作,着力提升供应链整体安全水平。

中国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动化中心所长胡波介绍,针对我国发电控制系统此前存在的进口依赖情况,在国家能源局领导下,中国华能、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组成了联合攻关团队。该团队首次实现了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在发电领域大规模工业应用,构建起发电控制系统自主安全可控的完整产业链,通过产业化应用带动了自主可控软硬件科技企业的产能新突破,推动了发电控制领域全链路产业循环。

据悉,联合团队拟采用新一代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对控制系统进行迭代升级,并基于成熟优良的睿渥工控系统技术体系,开展核电、燃机和煤矿控制系统研发工作,依托华能产业布局优势进行示范应用,形成风、光、水、火、核、煤、储全覆盖的多领域全系列自主可控“睿渥”工控系统产品生态。

着力提升能源体系智能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源体系智能化水平。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刘荣认为,电力行业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化基础好、系统完备等先天优势,但是面对数据价值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落地还存在诸多挑战。刘荣建议,应大力推广智慧电厂安全管控建设与应用,助力企业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把员工从重复劳动和高风险作业中解放出来。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辉认为,高比例新能源增加了电力供给的随机性,电力平衡对于系统调峰的需求显著增强,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能,发挥火电安全兜底、调节支撑作用,是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最现实路径。他建议,行业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煤电改造的原则目标、范围内容、工作流程和各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制定明确的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与监管依据。电力系统运行单位应强化煤电灵活性改造后的管理,在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丰富整合各类可调节资源,充分考虑其调节特性差异,最大程度地发挥煤电调节和支撑能力。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主网调控运行高级专家钟秋添则从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小电源聚合商参与电网调节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他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电源聚合商与水电站用户普遍为托管协议,虽有直接控制链路,但为保证用户收益最大化,聚合商一般按最大发电效率水位控制,未能参与电网调节;站端改造投资较高,部分水电站没有改造计划;对于如何规范小电源聚合商管理缺乏政策性指导意见。他建议,尽快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水电站智能化改造及加强对聚合商规范管理,加快促成聚合商、供电企业良性互动,充分挖掘小电源潜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源网荷储”共治夯实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基础

在高比例消纳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生产安全出现了“源网荷储”安全共治的新形态。夯实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基础需要“源网荷储”多方面发力。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波认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电网安全、生产安全和信息安全,组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大安全体系。与传统电力系统不同,新型电力系统的生产安全主要源于电化学储能、虚拟电厂及分布式能源等“源网荷储”各环节出现了海量新型并网主体,带来的人身安全事故风险、涉电公共安全事故风险,叠加电力系统本身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下生产安全的新形态新特征。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生产安全在新发展阶段呈现的新特点,除了更新顶层安全理念外,还应采取各种具体技术化手段更好地进行技防和物防。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主任王罡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自2020年以来大力推行“互联网+安全监督”,以“四个管住”为核心、人身风险防控为目标,全面开展“四个一”数字化安全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据王罡介绍,国家电网数字化安全管控体系全面应用后成效显著,以2022年为例,公司系统各单位累计管控日作业计划300余万项、接入现场视频终端8万余台、准入队伍3万余支、作业人员209万名,依托“远程+现场”督查模式,共查纠各类违章22万余项,有效提升安全管控监督效能,有力推动安全监督由传统“人盯人”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设计总工程师刘东华认为,风机基础作为支撑海上风机的关键结构,一直是海上风电设计中的难点和热点,尤其是中国海域强风频发、海况恶劣、地质复杂多样,使得风机基础的设计难度远超国外。为节省海上风电开发成本,使海上风电开发成本向平价化时代迈进,探索高精度载荷下海上风机基础新型式的多样化发展迫在眉睫。据介绍,目前,他们所开发的几种型式已在保证风机基础结构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实现了风机基础设计的逐步优化,有效降低了海上作业时间,进而提升了海上施工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的耦合,已经成为新能源消纳及交通、化工、冶金等行业深度脱碳的重要手段。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梅竞谊认为,目前,国家对制氢项目的审批和验收还没有清晰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的归口管理及标准不统一,项目落地审批和验收程序繁杂、难度大、周期长。融合规划、消防、应急、住建、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意见,做好方案论证和技术管理,考验着业主的综合管控能力。梅竞谊表示,为了兼顾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经济性,需要在审批和论证、制氢电源和电解设备工艺和结构再造、一体化项目电力系统统筹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实践与探索。

责任编辑:吴苏灵

x 广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