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苍山溪水草木繁盛,尖包梁上一片盎然生机。
一栋栋圈舍里,一只只土鸡竞相追逐。饲喂土鸡的10多位群众时而翻草料,时而铲鸡粪,时而铺酒糟……
(相关资料图)
当有群众活儿干得不够好时,脸颊瘦削、皮肤黝黑、中等个子的刘大勇便会走上前,以身示范。
作为苍溪县文昌镇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49岁的刘大勇,2009年入党,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残联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经坚持养土鸡15年。
“独臂”闯新路 创业养鸡践誓言
2007年春,刘大勇和妻子告别14年的打工生涯,回到文昌镇权家村当起“鸡贩子”“鸭贩子”。
“一辆摩托两个筐,鸡儿鸭儿两边装,天天赶着溜溜场,赚点票子奔小康。”这是当时对刘大勇真实的生活写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07年冬,刘大勇骑摩托车到旺苍县农户家中收鸡,返程时发生车祸,将小臂摔成粉碎性骨折,并被取出桡骨。此后,刘大勇的右手几乎成了废手。
“大勇,你要振作起来!”“人家全没了手,有的还没了腿,不照样活得像模像样,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看到刘大勇经常闭门发呆、不吃不喝、以泪洗面,父母、妻儿、邻居、朋友和亲戚都纷纷给予他鼓励。
沉默了好久的刘大勇,终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猛地推开房门,冲进院子跪在雪地上,并立下誓言:“从今晚开始,我不活出个人样儿来,不闯出一条路子,誓不罢休!”
几经思考,刘大勇决定养当地市场走俏的土鸡。2008年春,他在房前一块空地上搭起一间简易的茅棚鸡舍,买回100只鸡苗。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不到一个月鸡苗就病死了一大半。
不愿就此放弃的刘大勇,索性又买回150多只鸡苗试养。这一回,他通过自学和拜师,很快掌握了不少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并学以致用,当年底鸡出栏了,纯收入近1万元。
“独道”不言弃 勇毅坚守破重难
淘到养鸡的“第一桶金”让刘大勇的信心倍增。
接下来,刘大勇通过互联网、抖音等平台,更加认真地学起了土鸡养殖技术。
一次看抖音时,刘大勇被一段视频深深吸引——广西红瑶公鸡不仅有“擅飞擅跑,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出栏早,见效快”的特点,而且肉质脆嫩、紧实,味道鲜香可口。
刘大勇如获至宝,决心改养广西瑶鸡。2009年秋,刘大勇和妻子带上开水和馒头,远赴浙江、广西、广东等地参加培训班,学技术。
掌握了养殖技术,刘大勇的养鸡规模越来越大。
2010年春,他分两批购买广西瑶鸡鸡苗5万只,当年纯收入25万元;2011年春,购买鸡苗10万只,年纯收入50万元……其后,刘大勇顺势而为,在2015年、2017年先后创办了“苍溪县艳勇土鸡专业合作社”“苍溪县文昌镇艳勇家庭农场”。
2018年,刘大勇投资180万元,在尖包梁新建12栋标准化圈舍,租赁土地120亩,购买鸡苗20万只……随着规模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步显现。
直面问题,刘大勇迎难而上,通过添置饲料加工机组和无害化污水处理等设备,让他的土鸡养殖更加规范、科学。
2019年底,正当刘大勇想大干一场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受3年疫情影响,土鸡滞销,刘大勇的养殖业亏损近100万元。
困难接踵而至,刘大勇勇毅坚守。为了进一步拓展土鸡销路,他和妻子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全国各地寻找新的客商,目前他的客商“朋友圈”扩增至350家……
“独照”引向前 携手邻里共致富
“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是刘大勇的口头禅,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2014年,刘大勇当选为权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是,他奋力将“不忘记自己的身份,一定要发挥好模范带动作用”变为实际行动。
权家村脱贫户王香建,很早便养土鸡,却因不懂技术,常亏得血本无归。获知这一情况后,刘大勇不仅免费送给王香建2000只鸡苗,还手把手把养殖技术教给王香建。
“要不是有刘大哥的指导,帮着我卖土鸡,我咋个可能那么快就增收脱贫嘛。”4月13日,王香建回忆说,在2016年至2017年的脱贫攻坚关键2年里,他家能纯收入2万多元,全靠刘大勇的帮助。
不只是王香建,在刘大勇的示范带动下,有260多户脱贫户通过养土鸡摆脱贫困,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如今,刘大勇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初步形成了集种鸡饲养、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就近吸纳就业人员30多名,其中残疾人8名……
谈到坚持养殖土鸡15年的感受,刘大勇说:“这让我感到了人生的意义、奋斗的意义。在这片土地上,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于是,刘大勇将他最喜欢的诗《残荷》——“境遇固凄凉,身残志未央。满怀清夏梦,忻悦度时光。”写在了笔记本扉页上。以此告诫自己,不忘党委政府好政策的“春阳”,更好带领邻里迈步乡村振兴……(邓万才 唐彪)
编辑:孙家钰 校对:张可 审核:申涵兮